肺癌直播间丨抗血管生成联合治疗策略探索

原创

2018-07-03 11:20:52

抗血管生成与抗EGFR治疗,跨越了半个世纪之久。“肺癌直播间”第九期“A+“新策略专场带你进入靶向治疗时代的新热门,与你一同分享“抗血管生成联合治疗”的最新研究进展,直播内容围绕“抗血管生成治疗新策略,专家讨论,病例分析”,由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牵头,携手上海、承德、南昌和太原四地肺癌大咖,一同探讨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前景。

下面小麦与你一同进入“肺癌直播间”现场,共览抗血管生成治疗新策略与各位大咖的远见卓识。

已知肿瘤的发生发展需要众多的生长因子,其中VEGF参与了肿瘤生长、侵袭、转移等多个过程,VEGFR作为跨膜受体,胞内区和胞外区作用机制皆有不同,胞外区抗EGFR药物以单克隆抗体为主,首当其冲的是贝伐珠单抗,以及阿帕西普,胞内区以酪氨酸酶抑制剂为主,如舒尼替尼、索拉非尼、阿昔替尼等。“抗血管生成联合治疗”时代来临后,新策略如何串联起化疗、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,下面为大家一一解答。


01.抗血管生成+化疗


机制:化疗作用机制是杀伤肿瘤细胞,而肿瘤微环境与多种细胞、细胞因子相互作用,和血管生成密不可分。

ECOG4599研究:2006年新英格兰杂志发表,贝伐珠单抗+卡铂/紫杉醇 vs 紫杉醇/卡铂,前者一线治疗晚期非鳞NSCLC患者,首次总生存期超过一年。

BEYOND研究:贝伐珠单抗在中国肺癌领域奠定一线标准治疗地位,中位OS 为17.7 vs 24.3m,反应率超过50%,对于野生型的患者,中位PFS为5.6vs 8.3m,中位OS为13.8 vs 20.3m。对比亚洲和西方两组数据发现,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,亚裔/中国患者获益程度更多。另外贝伐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的REW真实数据显示美国中位OS为12.1个月,中国还未出现,更加证明上述结果。

其他研究:ECOG、ARIES、美国社区实践提示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可延长PFS及OS,维持时间越长获益越多,由此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贝伐珠单抗一线和维持治疗。

WechatIMG2 1.jpeg

小结:

  •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微环境重要的一环

  • 靶向VEGF抗血管治疗是肺癌领域的标准治疗

  •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显著延长了野生型EGFR患者的PFS及OS

  • 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可以使获益更大


02.抗血管生成+-靶向治疗


机制:新肿瘤血管生成与多种分子通路存在交互作用,目前研究最多的EGFR和VEGF通路存在cross-talk现象,临床前数据发现单用TKI治疗比不上贝伐珠单抗联合TKI的抑瘤率。

JO25567Ⅱ期研究:贝伐珠单抗+厄洛替尼 vs 厄洛替尼,中位PFS为16 vs 9.7m,两组患者中位OS接近47个月,但总失访率达到了16.4%。

NEJ026Ⅲ期研究:贝伐珠单抗+厄洛替尼 vs厄洛替尼,中位PFS为16.9 vs 13.3m,安全性也可预期可管理的。

WechatIMG3 1.jpeg

其他研究:今年中国Ⅳ期研究ARTMEIS也将公布结果,我们拭目以待。

贝伐珠单抗+奥希替尼探索性Ⅰ期研究,入组17例患者,13例患者(76%)获得部分缓解(PR)或完全缓解(CR)。

 

03.抗血管生成+免疫治疗


机制:抗血管生成+免疫治疗的原理是肿瘤血管异常促进免疫抑制,抗血管生成药物透过有道血管正常化和/或降低免疫抑制,增强效应免疫细胞浸润。

WechatIMG4 2.jpeg

Ⅲ期研究-IMpower150:A组:Atezolizumab+卡铂+紫杉醇,B组:Atezolizumab+贝伐珠单抗+卡铂/紫杉醇 ,C组:贝伐珠单抗+卡铂/紫杉醇,中位PFS(B组vs C组)为8.3 vs 6. 8m,疾病进展的风险降低了41%,中位OS为19.2 vs14.7m,四药联合的一年、两年分别为67%,43%,缓解率为64%,四药联合在非鳞NSCLC可以说是效果显著的,贝伐珠单抗联合Atezolizumab一线治疗RCC亦取得了成功。

WechatIMG5 2.jpeg

小结:

  • 贝伐珠单抗作用于独特的血管生成通路,与多种机制的抗肿瘤药物具有协同作用,可显著延缓肿瘤进展,延长患者生存

  • 贝伐珠单抗联合含铂化疗时晚期非鳞NSCLC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

  • 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为代表的靶向治疗是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新选择

  • 贝伐珠单抗联合Atezolizumab为代表的免疫治疗为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优的治疗选择。


Discussion


Q1:抗血管生成+靶向治疗,JO25567研究PFS和OS的意义?

谷伟:总体来说,抗血管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从早期联合化疗,肺癌生存期超过一年的时间,随后抗血管治疗和多种抗肿瘤药物联合应运而生。抗血管生成+靶向治疗,日本JO25567研究中,PFS有相当不错的延长,而OS两组对照十分相似,我们很期待更大型的研究能够给更理想的OS 结果。

林英城:JO25567的OS数据无差异,可能后续治疗关系密切,同时25567研究受到来自新靶向药、联合化疗及联合免疫治疗的新挑战。比如EGFR第二代靶向药达克替尼,单药治疗PFS达到了15个月,而厄洛替尼联合抗血管药物的PFS只有16个月;以及今年ASCO公布的NEJ009研究,吉非替尼+培美曲塞+卡铂,中位OS达到了52.2个月。

赵明芳:抗血管生成+靶向治疗是个可选方案,但临床上还不能普及。3期结果重复了2期PFS的16个月,其重复性是受到认可的,但现在治疗手段繁多,未来如此大型研究的继续是不太可能,而PFS时间不太令人满意,其OS结果也相似,除了少部分患者,我们还是更希望用最简单的治疗方法,减少患者的毒副作用,所以抗血管生成+靶向治疗需要恰当的选择人群,而不是推广。无三代TKI药物时,抗血管生成+靶向治疗尽量选择年轻,期待生存时间,PFS时间更长,肿瘤负荷大的患者,而年老体弱患者更应选择单药治疗。目前来说二、三代TKI药物都已经纳入医保,可及性非常强,对于经济不能承担三代TKI药物的年轻患者,同时期待良好生存数据的患者,需给予更积极的治疗。

李勇:抗血管生成+靶向治疗,改善PFS,OS无改变,对于不可治愈的肺癌患者,还是有其临床意义的;对于可治愈的肺癌患者,则应追求OS的改善。另外我赞同赵明芳教授所诉年轻患者和年老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案。

张俊萍:根据我们中心研究,患者一旦TKI耐药以后,在避免脑出血风险下,抗血管生成+靶向治疗对肺癌脑转移患者放疗后脑水肿的疗效是很不错的。

周彩存: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,日本的医疗制度与中国不同,肺癌患者从诊断到死亡,可以一直居住于医院,后续治疗多种多样,所以日本研究OS很难评估,我们不能一味苟求OS结果 。另外谈到患者的选择,不同患者选择不同方案是很正确的。


Q2:免疫治疗中国还不普及,未来趋势还是一片光明,那诸位如何看待抗血管生成+免疫治疗?

林英城:IMpower150研究,打破了常规认为免疫治疗对EGFR和ALK驱动基因阳性患者疗效不理想的状态。另外肺癌肝转移的患者,免疫治疗的效果也不错。以后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是患者的选择和四药联合是否必须。

谷伟:免疫治疗需要免疫细胞的支持,那免疫肿瘤分为免疫炎症型,免疫豁免型和免疫沙漠型,早期肿瘤血管生成紊乱,免疫细胞无法进入肿瘤内部,造成免疫作用不好,而IMpower150研究可以说很有前景,其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降低幅度高,另外四药联合的选择还有待进一步探索。

赵明芳:免疫治疗关键点在于获益人群,而目前尚不得知。虽然IMpower150的PFS、OS有统计学意义,但四药联合PFS仅延长了2个月,OS仅延长了5个月,这样的数值是不令人满意的,所以最重要是获益人群的选择。根据免疫肿瘤分类划分,免疫豁免型的抗血管生成+免疫治疗可能获益更大,而免疫沙漠型患者是否应四药联合的选择,不得而知。

张俊萍:病人免疫力与肿瘤转归预后有密切关系,免疫沙漠型患者没有T细胞,应用免疫治疗,效果也是微乎其微。国外研究已经证明,快速进展肺癌患者大部分是年龄65岁以上,其可能就是免疫低下,即T、B淋巴细胞的比例低下。我们中心对于外周淋巴细胞比例低下的患者,不建议用PD-1抑制剂。

熊建萍:抗生素的应用有着先广谱后阶梯式缩窄范围,那对于获益人群的选择方面,我们是否可以借鉴类似的经验。在获益人群尚不明确的情况下,先四药联合,再阶梯式缩减范围维持治疗,是否可以有如此做法呢。

吕喜英:ASCO会议报道后,确实免疫治疗的时代到来了,那面对OS不甚理想的情况,是否有生物标记物去选择获益人群,以及基层人群如何应用,都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。

周彩存:不同的研究不能一起相互比对,因为研究群体有所不同,Impower150研究获得OS差异还是很不错的,四药研究与三药研究获得阶梯差异是比较难的,另外IMpower150研究Atezolizumab+化疗与贝伐珠单抗+化疗,前期OS拟合很好,最后免疫+化疗的OS提前出现了。如果是经济状况不好的患者,抗血管治疗+化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;而患者经济状况好,那免疫+化疗也可以尝试,以及驱动基因阳性患者,靶向治疗耐药以后,再单用免疫治疗肯定没有效果,这样的患者免疫+TKI+化疗意义更大。

举报 阅读 782
END

0 评论

评论列表

    暂无评论